龍薩大圓滿

教法開示集


金剛歌
無生,却不斷地連續著,非來亦非去,無所不在。
無上之法,不變之空,不可名狀,自然自解脫。
徹底無礙之狀態,從最起始既已存在,自生,無方所,無惡物可拒......

與仰滴教法和中陰救度相關的靜忿百尊修法

與仰滴教法和中陰救度相關的靜忿百尊修法

內容摘要:靜忿百尊(Shitro)是每個法會的最後一天,我們幾乎都要傳授的教法。它是跟仰滴相關的主要修法。有時候靜忿百尊被認為是仰滴的一種預備修法,然而靜忿百尊不僅僅是一種預備而已,它也是一個完整的證悟之道。靜忿百尊在寧瑪派裡尤為著名,正如所說的,通過接受靜忿百尊的灌頂,就能夠淨化很多惡業。

講  授:南開諾布法王
翻  譯:Wilson
校  對:TheVoidOne-無央
編    輯:修樂
審    定:TheVoidOne-無央

 ——摘自《靜忿百尊和仰滴教法》
  靜忿百尊(Shitro)是每個法會的最後一天,我們幾乎都要傳授的教法。它是跟仰滴相關的主要修法。有時候靜忿百尊被認為是仰滴的一種預備修法,然而靜忿百尊不僅僅是一種預備而已,它也是一個完整的證悟之道。

  很多老同修們已經知道靜忿百尊的修法,當他們聽到它的時候,就會立刻聯想到這是要坐下來盤起雙腿,念“吽”,進行轉化並且做一些觀想之類。但這只是修法的技巧而已。你們一定不要太過專注在技巧上。這是一個西方人容易犯的毛病,經常是,當他們遵循一個教法的時候,他們就會認為是在學習一種技術。事實上,西方人是通過成功地運用了技巧和技術來讓社會和經濟等等得到了發展。於是他們現在相信,關於教法也是如此,他們能夠僅僅依靠使用一種技術來比西藏人更快更好地獲得證悟。於是他們會想:“很多西藏人就像米勒日巴那樣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在山上挨餓受凍修苦行;但是我們不需要那樣做,我們可以學會一種技術然後馬上獲得證悟!”很多人有這種想法,但這是行不通的,因為技術只是在相對的條件下有用,尤其是在物質的層面上。有些技巧也可以在能量的層面上有一些影響,但是要影響心意層面是很困難的。特別是,獲得證悟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我們的存在方面。這樣一來,證悟跟技術並沒有什麼關係。有時候技巧是有用的,而實際上我們會在修法中使用各種技巧,在教法中稱之為“方便”,都是跟身、語、意的經驗相關的。但是對它們的運用是通過教法的傳承來學習,因為這並不僅僅是坐下來或者做某種觀想而已。方法是重要的,但是不應該被認為是重點所在。

  在靜忿百尊修法中,坐下來並且做一些觀想也不是要點所在。這種方法只是用作把我們帶入對靜忿百尊的一種領悟裡。明白了這一點,當我們真正地進入了“濕”和“抽”的狀態的時候,修法就會有真正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有關死亡和中陰的修法就是一種把我們的存在融攝到(本性的)經驗之中的重要修法。自然地,你不應該只是被動地聽我講述而已;你必須同時去體驗我所教導的內容。這樣修法就會有更大的意義。

  這個修法的原理是跟所謂的“本自圓滿”相關聯的。實際上,我們認為靜忿百尊的顯現並不是我們自己發明出來的東西;它只是我們已經具有的功德品質的一種顯露。然而,為了讓這種品質顯現出來,我們就需要有靜忿百尊的方法的傳承。這就是為什麼阿努瑜伽跟仰滴如此密切相關的原因。

  當我們修靜忿百尊的時候,即使我們以非常簡要的方式來修,念“吽”並顯現為金剛薩埵;這意味著我們轉化為金剛薩埵。在金剛薩埵的境界中,我們的五蘊,會顯現為五方佛寂靜尊,五大元素顯現為五方佛的五位佛母,而我們所有的(五根)感官作用顯現為其他的本尊。這是傳承的部分,從一開始就跟知識經驗相連。因此,我們實踐這種方法並且把自己跟傳承相連,通過它的力量我們就具有了(轉化)顯現的可能性。看起來似乎是通過靜忿百尊的修法使我們獲得了顯現的可能。而這種轉化的可能性無法只是以一種心智的發明來傳授。教法在一開始是覺者的一種報身顯現,然後成為了一個範例。一些學術著作從這裡或者那裡收集了一些零碎的東西拼湊成大雜燴,但是教法並非如此。在教法裡,這種知識經驗和這些方法一開始就是從報身顯現中升起的。給予灌頂或者加持意味著給予了這種經驗的引導。自從這種方法存在以來,與此相關的人們就獲得了這種引導介紹,因此他們能夠認識到這種原理法則。因此,這些人們的存在,他們的能量和他們的潛能就會跟傳承相連,他們因此而獲得了通過傳承獲得覺醒的可能性。這就是靜忿百尊灌頂的真正意義。因此在其真實含義裡,靜忿百尊並不是某種我們所沒有而要去創造出來的東西,我們的真實狀態已經具足了顯現為靜忿百尊的可能性。當我們接受了傳承的時候,我們就具備了這種可能性。然後我們去修持它,當我們對修法稍為熟悉的時候,靜忿百尊當然就會通過我們的潛能生起和顯現。

  如果行者能夠如法修持,並不需要到達(死亡)中陰來經驗靜忿百尊;而是有可能在生前就體驗到。如果行者是一位真正的大圓滿修行者,那他就不僅僅能夠、而且一定要體驗到它。所以,行者必須獲得這種經驗,但是沒有傳承是無法獲得的。如果沒有傳承,甚至不會有獲得任何(靜忿百尊)經驗的可能性。如果沒有任何傳承,並且在一生中沒有獲得過這個修法的任何經驗,是肯定無法經驗到靜忿百尊的顯現的。

  有一次,有人問我:“一個習慣于西方文化,並且沒有任何東方教法的知識的西方人,怎麼可能在死亡的時候,會有諸如東方風格的五方佛的境相呢?”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實際上,並不是說靜忿百尊會立刻顯現在任何死去的人的面前。這不會發生在西方人的身上,同樣不會發生在一個西藏人的身上,除非他們獲得了傳承以及獲得了最低限度的經驗。實際上,這個人是否是西藏人其實一點都不重要。靜忿百尊顯現出來並不是由於他們的國籍,而是我們要明白到,要找到一個沒有接受過靜忿百尊灌頂或者某種最低程度的靜忿百尊經驗的西藏人是很困難的。事實上,當西藏人聽到某人要給予灌頂的時候,就會習慣性地跑過去立刻接受灌頂。雖然他們或許並不知道它的意義,但是他們至少會感到滿足,並且自己想:“這位上師真殊勝啊,我已經獲得了灌頂了。”他們經常會對他們曾經接受過的灌頂做一個彙集或者列表。

  靜忿百尊在寧瑪派裡尤為著名,正如他們所說的,通過接受靜忿百尊的灌頂,就能夠淨化很多惡業。所以當西藏人跟寧瑪派有一些聯繫的時候,當他們聽說某個上師正在給予靜忿百尊的灌頂,立刻就會想:“啊,靜忿百尊對於死後是很有用的。”然後他們就會欣然前往接受灌頂,所以他們就有可能在一生中接受過很多次。如果他們非常虔信並且已經接受了這個灌頂,儘管他們無法做太多的修持,他們也肯定會獲得一個非常確切的因緣。此外,如果他們對於上師非常有信心,而上師也有能力在他們死去之後幫助他們,如果他們之間有一個很好的精神上的關係,有時候上師就能夠介入做一些事情。但是這種介入要成為可能,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有一種直接的關係。(如果沒有直接關係,)即使上師有好的發心和願望要利益某個人,也並不那麼容易。需要有一些接觸,就像一個鉤子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十分重視直接關係的緣故。當然,如果是善緣則會更好,但即使不是善緣,有一個惡緣也總比沒有緣要好。比如你們所瞭解的,當我們修決法的時候,我們會唱誦這些句子:“願一切與我有善緣惡緣的眾生首先獲得(我的)智慧”。這就是它如何發生作用的通常方式。

  例如,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如果一個跟亡者已經有過直接因緣,並且知道如何修一些修法的人加以介入,這種介入就有可能會更加有效。否則就必須跟説明者建立一種有目的的特別關係。比如說,有時候亡者仍然會對他們的個人物品有一點執著。並不總是會這樣,但是有一些非常吝嗇的人從來不會設法放下對自己的物品和財產的執著,當他們死去的時候就會死不瞑目,然後要由別人幫他們合上眼睛。為什麼他們會死不瞑目呢?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仍然執著於他們遺留下來的東西。這種情況通常會發生在吝嗇、貪婪的人的身上。當有這樣的一種強烈執著的時候,西藏人在傳統上的做法就會把這位亡者的遺物,供養給寺院或者一些有智慧和能力的上師。

  上師並沒有想要擁有這些東西的欲望,但是他必須跟他想要幫助的人建立一種因緣。如果沒有這種直接的關係,至少可以通過他們對自己的物品的執著來建立一種因緣。這個在藏語裡稱之為“額騰”(ngoten)。當一個人死去的時候,他家裡就會把這個“額騰”送到一些重要的上師和修行者那裡。這個家庭會寫信說,“我們的父親或者母親,或者兒子死去了,他(她)叫某某名字,在某日死去了。請做一些法事來利益他(她)吧。”然後他們會送上一些物品,或者一些金錢,或者某些東西。當上師、修行者或者寺院接受了“額騰”和亡者的名字以及死亡的日期之後,他們就會通過一種結合了死亡日的儀軌來做淨化。他們尤其會在每個第七天裡重複這個(淨化儀軌),可以消除執著的習氣痕跡,因此在這些時間裡修一個(淨化)法來幫助亡者就會有更大的利益。這就是如何能夠建立一種因緣的例子。

  通常地,在修行者之間會有一種因緣聯繫,在上師和弟子之間也是如此,而這種關係的強度取決於傳承。實際上,灌頂或者加持的目的是要確切地生起這種可能性。在死亡的時候,那些擁有這種經驗的人,就能夠設法在自身潛能顯現的時候認證出來;或者是跟他們有傳承關係的一位上師或者某個人,設法讓他們憶起並且重新覺醒過來。因此,在《西藏度亡經》裡說,在死亡之後的第一個星期裡,為了喚醒其記憶,必須給亡者念誦一些(教法的)內容。在第二個星期裡,必須給他們念其他一些內容等等。或許亡者在生前曾經修過一些法,或者也許他們沒有很多的修持,但是有著跟傳承相連的一種確切的因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亡者對上師十分虔信和投入,上師就能夠給他們傳授知識來喚醒他們。

  比如說,當有人死去的時候可以修‘強秋’”:“強”意思是淨化,“秋”意思是“儀軌”。需要有一個所緣物來修“強秋”,因此可以在一個紙片上寫上“尼”(NRI)字。“尼”代表著人道之因。實際上,這個人雖然死去了,但是在死亡之後讓他覺得自己還是人類的業力痕跡仍然存在。由於在中陰狀態裡不再有任何堅固的物質事物,就需要有一個所緣物讓亡者出現在上師的面前。因此會使用“尼”字,或許會寫得很莊嚴,並且在字母的上方畫一個雨傘,這是救度的表法象徵。在“尼”字的下方畫一個底座,一朵蓮花,代表著清淨的含義,這在任何輪回眾生的狀態裡都是存在的。誠然,所有輪回眾生由於不瞭解自己的真實狀況而要受苦,但是他們的本性自無始以來就是圓滿的,因為本來就是清淨的。這就是為什麼會在“尼”字下面畫一個蓮花座或者月輪的原因,而在上面則有一個雨傘來做裝飾。

  然後修法的人把這個紙片倚放在一根木棍上,並且通常而言,如果他要修跟靜忿百尊或者觀世音有關的儀軌,他會講出“羅夠”(lhogo),意思是“南門”。這是一個象徵,南方之門,(亡者)以此來進入壇城。為什麼是南方呢?這並不是由於寶生部會幫助亡者變得富有的緣故——在死去之後是富有還是貧窮都沒有什麼利益——這是因為南方是由死亡之神閻羅王所管轄的。要從南方進入壇城是因為閻羅王管轄著死亡的事情。作為這個象徵表法,這個寫著“尼”字的小紙片背向南方而朝向壇城中央。修法者也要把亡者的名字寫在‘尼’字的下面,在名字下面可以寫上“淨化他/她所有的障礙和惡業”。然後修法者進行壇城等等的觀想,召請亡者的神識並且請他附在所緣物上。

  此時修法者就可以進行加持了。修法者也可以給予一個教法的引導,可以開始開示說 :“你曾經在生前學習過一些教法,或許你現在不知道你已經死去了(很多死去的人都不知道這一點,因為他們仍然感覺到人類的業力痕跡),但是不要害怕,不要感到悲傷。你已經死了,你也可以明白到這種狀況;當你活著的時候你的身體會有影子;現在你看看,你不再有影子了;要仔細看清楚,你沒有任何五根感官,你在把它們想像出來而已。所以你一定不要感到悲傷或者難過。你必須明白這點並且盡力而為。如果在生前你曾經學習過很多教法,要憶起你曾經在教法裡學習過一切都是虛幻的。現在你已經發現到你的存在都是幻相而已。因

  此你的意識和所有境相以及業力痕跡的覺受的延續,這一切都是虛幻的。所以你要儘量領悟教法的含義。如果你現在領悟到了,你就可以證悟。你現在在物質上的障礙更少了,因此你有了很多的有利條件,並且你首先擁有了一種洞察力,一種比起普通人大七倍的明性,因為你沒有被肉身所局限。所以你要利用它來好好地領悟教法的法義”,等等。有法本文字告訴我們怎樣跟亡者溝通,以及如何幫助他們。

  所以修法者會跟亡者說一段話,這樣或許他(她)至少就會留意到它,並且明白所說的事情,對此盡力而為。在這種情況下,修法者甚至能夠通過把自己的狀態跟亡者的狀態融合起來做遷轉。如果有需要,可以在進行遷轉之前給亡者做正式的灌頂來成熟它。這對於那些在生前沒有以完美的方式接受過灌頂和加持的人尤其有必要。實際上他的肉身不再存在了,但它是由寫上了名字等等的小紙片象徵性地作為代表,這樣就可以通過這個來進行交流,並且傳授教法。到了最後,修法者通過密咒等等進行淨化,並且把這個紙片用火燒掉。燒掉它意味著消除了所有的業力痕跡。在燒掉所緣物之後就可以修遷轉了。這些內容通常會在每個星期都做,因為每隔七天亡者死亡的覺受或者體驗過程就會重新發生一次;他(她)會體驗到所有五根作用融入其本質的方式;並且雖然身體感官已經不在了,亡者仍然會由於業力痕跡而有人類的感覺。

  死亡的過程也是跟領悟個體真實狀態的引導相關的。在這個時刻裡,有專門的中陰引導來解釋我們的元素是如何融入其本質之中,以及每一種元素消融的時候我們會有何種體驗。例如,當火大融入水大的自性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亡者會感覺到如同被燃燒一般,而到了最後會完全感覺到如同水大元素一般。當地大元素消融的時候,感覺如同失去了所有移動自身的能力。誠然,死亡的時候我們也會失去這種能力。有死亡中陰的時候,有時當地大元素消融之時,臨死的人會繼續說話,因為還沒有完全死去。實際上元素的消融需要很多時間,幾秒鐘是不夠的。於是有的人會有墜落的體驗,有時候他們會跳一下。或者有的人會說:“幫幫我,拉我起來”。這意味著他們正在經歷這樣的體驗。有的人會說,“給我一點水,我很口渴”。正是在死亡的時候他們要喝水,表現得很乾渴,但是當他們喝了幾滴水之後就死了。這意味著火大元素正在消融,而在此時此刻感覺到了這種覺受。

  因此,在臨死中陰裡會有許多的體驗。但是業力痕跡仍然在,並且會在七周內重複發生;它們會穩步地消退,是會有所保留。因此,在每個星期亡者死亡的那一天,修行者和上師們會修“強秋”淨化和進行中陰引導,以此給亡者講解現在的狀況以及要怎樣做。當然,當一個人非常害怕,並且因為沒有人來幫助他而不知道應該怎樣做的時候,此時有相識的人介入幫助他就是非常好的事情。通常而言,上師、傳承和教法的目的正是如此。當一位上師被請求去幫助一位跟他有某種因緣的亡者的時候,他不會僅僅念誦一些密咒而已,他會做更加具體的事情。另一方面,上師並不需要在現場;你們可以都來學習一下處理這些事情,不僅僅是幫助其他的亡者,而且也是幫助你自己,因為有一天你也會死去。在那個時候,只是盼望著有人來幫助你是沒有太大作用的。一個修行者必須真正懂得負責處理這些事情。通常一位元上師或者好的修行者並不需要什麼説明,因為他們很清楚如何幫助自己以及怎樣去做。有時候人們並不瞭解這些事情。

  我記得在關於米勒日巴的一部西方電影裡,瑪爾巴在一個良辰吉日裡死去了,於是米勒日巴在瑪爾巴周圍放了一些蠟燭,做了一些奇怪的事情,然後喃喃地說:“瑪爾巴啊,你一直幫助我直到現在,現在是我幫助你的時候了!”恍如在說“啊,可憐的東西,你現在死了啦,我會幫你的”。或許臺詞不是這麼說的,但意思是這樣。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種看待事情的方式是錯的。上師永遠不需要弟子的説明。一個不知道怎樣救度自己的上師並不是一個上師。我們不是要去幫助上師,而是需要幫助自己。這樣我們至少會知道在出事的時候應該怎樣做。那個時候我們無法跑到上師那裡去問需要做些什麼。

  人們經常會有這種態度。上師每天教導說,“你們必須這樣做,修法是這樣的,閉關禪修要這樣做”。也許有人聽過這種講解十次、二十次或者三十次了,但是當他們終於決定做一個五日閉關的時候,比如說,他們去上師那裡問,“上師啊,我想要做一個五天閉關,我該怎麼做呢?”然後上師就感到相當詫異,首先是因為一個五天閉關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然後還因為弟子居然不知道怎樣修五天閉關,似乎要做一些前所未聞的決定。上師早就已經講授過在閉關的時候要做些什麼了,不僅是對五天而言,甚至是五年。如果你保持這樣的行為態度,死亡突然來到的那天你就會不知道應該怎樣做。這是很危險的。

  我們一定不要覺得死亡不會到來。很多人會想,“我還年輕,應該還不會死的。人老了才會死,我不用擔心”。很多人都會這樣想,但他們都搞錯了,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誰會先走一步,是年輕人還是老人。當然,老年人沒過多久就一定會走,這是很清楚的,而年輕人不一定就要走。如果幸運的話,他們可以活得久一些,但是並沒有保障可言。任何人都會死去,甚至就在明天。這就是著名的無常。教法的目的在於讓我瞭解自己的狀況,並且儘管我還沒有瞭解很多的哲理,儘管我沒有很深奧的知識,也不能做分析或者解釋等等,至少如果有事情突然發生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很清楚要怎樣去做。如果情況就是這樣,這就已經是一個好的結果。所以你們必須去仔細觀察;你們每一個人都必須在為生存做準備的同時也為死亡做好準備,你必須做好一切準備。

  這就是為什麼靜忿百尊修法十分重要的原因,任何修持它的人都會獲得一種非常真實的經驗。

短網址: https://bit.ly/2dotu7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