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薩大圓滿

教法開示集


金剛歌
無生,却不斷地連續著,非來亦非去,無所不在。
無上之法,不變之空,不可名狀,自然自解脫。
徹底無礙之狀態,從最起始既已存在,自生,無方所,無惡物可拒......

日常生活中的三種必要修法--根據環境行事(3)--法王南開諾布上師開示

日常生活中的三種必要修法--根據環境行事(3)--法王南開諾布上師開示

我們在日常生活裡第三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根據環境行事(Work with circumstance),知道我們是在時間之中,時間是無常的,因此今天不是明天,一切情況都在改變,都會變得不同,所以最好是我們根據環境行事。這也是為什麼大圓滿教法不會給出特定行持建議的原因。

比如你是追隨顯宗的教法,就會有很多冊《律藏》的論釋,就是說你要受持戒律來控制你的身語意,之後就有了無數條規矩,可以做這個、不能做那個。這就是顯宗教法的特點,大部分教法都有自身的戒律。在大圓滿教法裡從來不會給出任何戒律,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教法是要進入本質精髓,當你進入了本質,就會知道相對的情況是怎樣的。

如果你給出一種規矩,這是跟當時的情況相應的,當時當地的人們就會說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當時大體上是(跟實際情況)相應的。但是通常在時空當中,一切事物都是隨著時間而變遷的,因此不存在任何放諸四海而皆准的戒律,因此戒律規矩必須是我們變得對此有所覺知,具有對這些知識經驗的正念覺知,因此大圓滿教法說我們必須變得對自己負責。這個就是我們知道並且學習如何覺知。現在當我們知道了當下的環境情況,我們就要據此行事。

比如修行者在具體的環境中,比如說今天要到辦公室去,沒有時間跟其他修行者共修,這也沒有任何問題,我可以去辦公室,當去到辦公室之後,我可以覺知當下地做所有事情,我也可以因此而根據環境情況來做所有事情。有時候環境也允許修諸如薈供的修法,或者是共修一些修法;

有時候,即便今天有共修,我也不想去那邊共修,這是沒問題的,如果你感覺不想去,那就不去就是。很多人說,有的修行者之前一直都有來共修,現在不來了,也許他們對教法已經沒有興趣了。這是錯誤的判斷,不一定是這樣的。因為我們也必須尊重自己的感覺,如果你感覺今天不想修法或者共修,那你就不修好了,你也從來不要去勉強自己,不會有問題,如果你覺知當下,你知道自己感覺今天不想去,如果你是覺知當下的,你就會慢慢發現自己為什麼不想去,當你發現了原因,你就能夠克服這個問題。所以你也必須給自己留出時間和空間,而不是堅持勉強自己去做。

當我們生活在有局限的社會裡的時候,有很多種的局限情況存在,有時候即使我們不喜歡也是必須去做的,這就叫做具體環境,而不是說你去放棄它,說自己不喜歡、不想做。你準備好去參與,因為你是根據環境做事,比如說為了讓大家高興。我們應該這樣來做事,非常非常重要就是根據環境行事。

你們要記住,這三點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裡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事情。當我們具備了這三點,一切都會順利。因為當我們持續地覺知當下,如果自己有一些緊張,立刻就會發現它,發現之後就可以放下它,因此就不會產生出問題。所以在大圓滿教法裡,在日常生活裡最重要的修行就是這三件事情。

當然,如果你有更多時間、更多可能性,也感覺想要修一些輔助修法之類,可以深化我們的知識和增進自己的修行能力等等,我們這樣做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也不要勉強和強迫自己。在我們的輪回狀況裡,輪回就是輪回,有時候會顯現出一些高興的事情,很多時候也會顯現出很多難過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有覺知當下,我們就很清楚自己是在輪回當中而不是在天堂裡。

當有一些問題和困難等等的時候,你就不會馬上想著有這些問題然後專注在上面,你很清楚知道這只是相對的,因為佛陀說過:一切本來都是虛幻不實的,生活就是一場大夢。當我們明白這點的時候,為什麼還這麼執著呢?如果我們在具體環境下需要去做,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沒有局限。但是根據環境做事,並不是說我們相信它是真實的,真正的相信意味著我們發現了真實的狀況,這就是安住在禪觀之中。但是當我們沒有處於禪觀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覺知當下,並且根據環境行事。這樣一來,修法和教法就會變得很有用,也會變得簡單易行。

日常生活中的三種必要修法--阿底上師瑜伽(1)

日常生活中的三種必要修法--覺知當下(2)

選自 2013年9月13日 蔣秋多傑伏藏之基道果要義法會(西火山營)

TheVoidOne 口譯
Wilson 文字整理、校對
TheVoidOne 編輯

短網址: https://bit.ly/2oNc9wL